张兰普
秉承“教育救国”宗旨和“理以强国”理念的张伯苓校长,在创立南开大学伊始,即在理科设置化学门,招收青年才俊来南开大学任教与接受教育,张克忠即是其中之一。
张克忠,字子丹,1903年1月生于天津,1919年南开中学毕业,于1921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学习化学。他1922年春转赴美国留学,192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毕业(1928年1月取得博士学位),随即返国任教于南开大学,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随南开大学工学院一同调至天津大学。其间曾兼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技师、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化工系主任、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及资源委员会昆明化工厂厂长等职。
张克忠自1927年8月任南开大学化学教授、担任化学工程系主任始,陆续开设了定性分析与实验、定量分析与实验、工业化学、工业化学与实验、大学化学与实验等诸多课程。为适应南开大学“土货化”的办学方针,他于1932年在南开大学创办应用化学研究所,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与生产并重。在引进国外最新化工理论的同时,注意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推进南开大学化工学科教育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他于1936年推出《无机化学工业》(与苏元复合作)和《有机化学工业》(与赵镛声合作)两部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当年1月和11月出版发行。
两部教材分别以19章(无机)和20章(有机)的篇幅,遍述当时化学工业中涉及的问题。张克忠在《无机化学工业》一书《序言》中,阐明该书的编写原则与宗旨,谓“纯粹科学本无国界区域之别,自可悉遵他人成法施教,但应用科学则不然;必须因地制宜,以求达其应用之目的。盖事业之适于彼者,未适于此;利于此者,未必利于彼。今以化学工业而言,若国情不同,原料之分布,人工之贵贱,动力之供给,市场之远近,地位之适否,均能直接影响事业之成败,而设计者,尤宜引为先决条件,而后始能筹划一切。”“故工业化学施教之方法及材料,亦不能尽以欧美成法为准绳。是以本书之所取材,偏重于原理原则之讨论,而以现代之制造方法及机械运用为阐明原理之实例,俾学者能了解制造及工作原委,不致胶柱刻舟,徒知墨守欧美成法,而不能通权达变。”
由于该书兼具理论先进性与学术实用性,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教育界的欢迎,从两册书分别在初版后的四个月再次加印,可见一斑。即使在抗战期间,仍能见到其印行的版本。直至1951年,该书已是第7次印刷,仍被高校化工学科在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