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平扬 韩诚)采用纯天然的材料,通过“洗血”的方式,治疗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急性肝炎等疑难病症,短短几个小时内让急性中毒患者起死回生,南开大学俞耀庭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用于临床后已挽救了20万人的生命,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国内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刚刚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中,该项“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创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开大学的获奖成果是2009年度天津地区唯一一项高校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成果第一完成人俞耀庭教授1959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师从化学家杨石先先生,并长期致力于生物材料领域中的血液净化材料和酶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曾担任南开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的首位所长,创立了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该项成果将树脂作为医用血液净化吸附材料,取材天然,可使人体产生的排异性大大减低。首次在国际上采用两步温高碳化技术制备,并生产出高强度多孔球状碳化树脂,治疗重症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
这类高性能的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除了治疗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急性肝炎等病症外,也可缓解高血脂症、冠心病等疾病,更是急性中毒患者的救命良方。经过临床检验,已经在国内2300多家医院治疗了20万人次,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总有效率高达90%。
与国外同类型常用的“血浆灌流”技术相比,在临床上采用“全血灌流”方式也是该项成果的优势之一。“我们研发的技术,在灌流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浆分离,也不需在治疗后补充血浆以维持生命,减少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更主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治疗费用,适合国情,会泽大众。”俞耀庭介绍说。截至目前,该课题组研发的产品仅为1000-4000元人民币,而国外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则高达上万美元。
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材料产业迅猛发展,血液净化材料领域也得到高速发展。我国是生物材料的需求大国,但国内生物材料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单一,主要依靠进口外国产品。面对困局,俞耀庭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的研究。“历经30年的研究,这项技术堪称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里唯一可以与国外媲美科研成果。”俞耀庭说。
俞耀庭的研究成果没有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他不仅申请到美国、德国、中国和国际专利授权6项,还将4项成果技术独家转让给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医疗临床应用,2006年至2008年创造产值1. 5亿元,利税5千余万元。目前,他仍有4-5个成果经过动物和临床实验后便可获得应用。
经过多年工作,俞耀庭先后发表了260余篇文章,研制出1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净化材料,如固定化DNA碳化树脂、大孔径高比表面选择性吸附树脂。他还在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6次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俞耀庭为我国生物材料学界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做出了贡献。他曾首次在天津组织召开第五届国际血液灌流与人工器会议,1997年担任第14届国际酶工程大会主席,并在2000年获得生物材料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Fellow称号。在俞耀庭的努力下,南开大学获得加拿大开发署(CIDA)150万加元资助,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培养了40多位博士生和年青教师,并促使南开大学成为国际人工器官联合大学的12所成员学校之一,他任该校教授和校委会委员。
国际人工器官学会副主席保罗•麦柴斯奇(Paul S. Malchesky)教授在国际人工器官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俞耀庭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您关于‘免疫吸附树脂’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相信你们的技术同样可以造福西方国家人民。”
我国政府设有5大科学技术奖项,分别为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均为每年评选一次。近8年来,南开大学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