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马超 吴军辉 摄影 任永华 吴军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7月15日至16日,南开大学隆重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分析我校学科建设现状,研究谋划新时代学科发展新格局,努力适应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2018年是南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此重要历史时期,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人才”为重点、“学科”为牵引、“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引领、“开放”为突破、“管理”为支撑、“文化”为纽带,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改革。此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是继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再一次召开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发展思路的重要会议。
会议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梳理南开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听取我校7个一流学科的建设进展,深入剖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加深对“双一流”建设形势下学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探索新时期南开大学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在会上发表讲话,校长曹雪涛作大会主旨报告,会议特邀嘉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杨卫院士、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平文院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教授作主题报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在开幕式上致辞,校领导王磊、朱光磊、李靖分别主持会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校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会议。
凝聚共识 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
杨庆山指出,要正确把握学科建设的育人功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关于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核心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地位,发扬“南开学风,堪称一流”的光荣传统,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南开栋梁。
杨庆山强调,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时代性和规律性。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支撑,抓好学科建设,就等于抓住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牛鼻子”。南开大学一直以来重视学科建设,自建校之初提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办学理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高校院系调整,南开成为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大学,文科综合实力和学术声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又相继发展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学科布局更加多元。2003年,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学科发展理念,把握教育的科学性、规律性,在“人”的问题上做文章,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内涵式发展。
杨庆山指出,推动学科建设要把握三个原则。要把握前瞻引领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南开的基础条件进行学科“供给侧”改革,把学科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努力夯实南开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要把握精准定位的原则,准确判断国内外学科发展态势和方位,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从而精准地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精准地引才育才、组建教学科研团队、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搭建科研平台、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引导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要把握系统推进原则,既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又发展新兴学科,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充分释放学科发展潜力,努力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体制机制,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
杨庆山强调,推动学科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要处理好学校与学院的关系,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同时把顶层设计与学院规划落在实处、落在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传统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的关系,促进学科协同并进、整体发展。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高原”与“高峰”的关系,推动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结构布局合理、协同快速发展的一流大学学科体系。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努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学科评价体制,让中国标准在世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处理好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努力探索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实现学科资源投入的良性循环。
杨庆山指出,推动学科建设要明确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学科规划顶层设计,一切资源配置与学校总体目标要高度一致。二是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学科管理“重心下移”,切实优化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各级干部做好广大师生的“服务员”。三是健全学科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改革评价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加强跟踪指导等系列措施,保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产出标志性成果。四是完善学科建设保障机制,在资金、政策、资源、人才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学科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杨庆山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工作落实。要加强组织力建设,更好发挥我校各级党组织在学校事业中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组织、推动、保障作用。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特别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科学管理方面下功夫,做到科学、民主、依法,要加强不担当、不作为的整治,铲除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要加强政治建设,营造良好学科生态,营造“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希望各位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党政负责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坚持南开道路,弘扬南开精神,光大南开品格,坚定南开自信,凝心聚力、齐心协力、竭尽全力,为早日实现把南开大学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力登峰 谋划学科发展新思路
曹雪涛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进一步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希望本次会议的召开,帮助大家清醒认识南开所处的位置,总结过去发展的经验,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未来发展的路径,加快推进南开“双一流”建设方案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使南开大学加快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曹雪涛在报告中详细梳理了南开大学学科发展现状、各类排名情况,分析了我校“双一流”建设面临的外部形势。他指出,南开大学近年来积极实施“学科提升”计划,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南开的历史地位相比,与兄弟高校相比,一流学科数量明显偏少,基础学科优势不牢,应用学科发展不足,交叉创新受到束缚,群聚发展缺少支撑,高峰与新兴学科崛起势头不强,学科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够高,学科整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同时,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紧迫形势,面对其他省市的大力投入,面对其他兄弟高校的快速发展,南开已被推到了新的竞技舞台。距离“双一流”首次评估还有2年时间,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必须振奋精神、激发活力、释放潜能、加快步伐、果断行动,尽快汇聚并培养更多达到国际领军人才水平的优秀人才和团队,打造更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一流学科和创新平台,使南开大学加快实现由跟跑、竞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
曹雪涛深刻剖析了我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学科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科领军人才一定程度上缺乏,学科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学科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必须深刻认识到,对于学科建设这项核心工作,不进则退、小进则退、慢进亦退,务必解放思想、明确方向、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尽快采取果断的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以一流的学科建设,为南开大学新百年新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曹雪涛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他强调,“世界一流”的内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卓尔不凡,二是引领示范。南开大学去年出台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了以“质量”和“特色”为基点的内涵式发展战略,明确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十大建设任务,制定了53条重要举措。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提出了“7+8+X”的学科发展格局,将学科建设分为“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巩固发展学科高原”“新兴交叉学科与新增学科”三个层次。力争到2019年建校100周年,初步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20年,各个学科在师资、教学、科研和海外合作等方面的内涵建设水平扎实提升,大部分学科进入国内前列,大多数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领域的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材料科学力争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2-3个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前列。
曹雪涛指出,当前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可以总结为“完善学科布局、凝练特色方向、巩固优势学科、补强薄弱学科、开辟新兴学科,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要把握“三个坚持”和实现“三个突破”。“三个坚持”是,坚持“聚力登峰式”发展,坚持“学科集群式”发展,坚持“前沿交叉式”发展。“三个突破”是,在文理特色交叉融合发展方面实现突破,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实现突破,在生物医学学科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他强调,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还应着重打造促进学科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搭建发挥学科基础作用的育人平台;形成服务国家和学术前沿的创新体系;提升学科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健全创新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
曹雪涛就承担学科建设重任的各学院提出4点要求。一是对标一流、优化布局。紧扣世界和国家发展脉搏,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布局好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在重点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通过“多元化”发展加强自身优势。二是精准定位、重点突破。追求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找准亮点、热点、关键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聚优势力量,出集合效应,重点扶持青年创新人才和团队,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三是凝心聚力、协同创新。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更新思想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科学谋划学院发展。四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强化追求卓越的一流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投身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加快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多方会诊 探索学科发展新路径
大会邀请杨卫院士作题为“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与维度”主题报告。杨卫说,“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升中国高校与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其建设维度有学术卓越、人才汇聚、创新驱动、文化塑造、国际引领五个方面。杨卫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重大学术贡献及学术领导力方面的现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研究方面取得的创新性突破以及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当前发展态势。
张平文院士作题为“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北大的探索”主题报告。他分享了北京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有益经验,特别介绍了北京大学学术治理体系运作模式。在学科建设举措方面,张平文说,北京大学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院系建设为基础,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力争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黄宝印教授作题为“学科评估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探索”主题报告,对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介绍,对南开大学学科评估情况进行分析。他说,进入新时代,高校应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对学科做好细致分析,把握优势不足,制定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发展评价,努力打造学科高地、师资高地、培养高地、评价高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白海力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持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永远在路上,要深化本科教学评估和学位授权点评估,强化科学研究为人才培养服务、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服务,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副校长李靖做了专题报告,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对南开大学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剖析了学科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指出,从A类学科数和学科优质率看,南开学科体系的平均高度仍有一定优势,基础较为厚重,应正视不足,坚定信心。务必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统筹协调学科发展,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聚力登峰,努力构筑学科高原,全力冲击学科高峰,助力南开大学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大会特邀报告和主报告后,南开大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等7个学科的建设负责人,就各自学科建设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根据会议安排,全体参会代表分为11个小组,围绕会议主题报告和讨论材料,对我校学科建设思路举措进行了认真交流研讨,提出了系列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完善政策、激励干劲,各组代表16日下午在大会上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层正职干部(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各学院(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主管学科建设工作的副院长、学术骨干、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