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杨汝穀后裔首次集体回安庆祭祖

2016年04月05日 00:00  点击:[]

2016年4月5日上午,安庆市首家民办公益性“杨汝穀纪念馆”在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纱帽山落成开馆。杨汝穀的后裔分别从天津、西安、北京等地首次赶到祖籍地安庆祭奠先祖并参加了开馆仪式。南开大学作为杨汝穀九世孙、著名化学家杨石先院士生前所在单位,也派出档案馆的三名工作人员来到安庆,拍摄、搜集此次活动的资料。 

后裔心向祖籍地 

当天,南开大学老校长杨石先的长子、天津大学八旬老教授杨耆荀夫妇二人和杨石先的次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八旬老教授杨耆董一家三代六口,以及从北京赶来的民国时期北平金城银行经理杨济成的孙子、原北京北空空调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百林父女二人集体向先祖杨汝穀敬献鲜花。据悉,这是百年来,散居全国各地的杨汝穀后裔首次集体回到安庆开展祭祖活动。 

杨百林告诉记者,他这一生中填写表格时,籍贯一栏,始终填写的是“安徽怀宁”。今天第一次来到家乡,心情格外激动。如今,老祖先杨汝穀的墓地找到了,家乡人又为他建立了纪念馆,以后每年都要来此祭祖。 

古墓去年被发现 

2015年2月13日,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编审张全海博士带领一支考察队,来到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寻找志书记载的杨汝穀墓。山口乡领导积极联系当地知情村民担任向导,终于在纱帽山灌木丛中找到了杨汝穀墓。 杨汝穀墓是夫妻合葬墓,两块石碑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均为桐城张廷玉题写,立碑年代是清乾隆十一年,杨汝穀墓碑上的文字是“清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加三级谥勤恪杨公讳汝榖大人之墓”,内容与史志所载信息相符。 

据史料记载,杨汝穀(1665-1740年),字令贻,号石湖,清安庆府怀宁县人,世居皖城“天台里”,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与张廷玉同科),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列九卿,亦称副相、总宪,级别为从一品,是旧怀宁(包括今安庆市辖三区和怀宁县)古时官阶最高者。 

清官一生受敬仰 

“杨汝穀一生累官至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此官职相当于今天纪检监察部门的最高首长,可谓位高权重。”张全海说,考察杨汝穀的履历,发现他曾先后四次任御史,最终以御史的最高职位退休。在古代,御史的职责是监察时弊、弹劾百官及向皇帝提建议。据《满汉名臣传》记载,杨汝穀曾多次履行职责,弹劾地方官员,向中央提建议。例如,杨汝穀奏报河南荥阳黄河侵蚀土地,人民因交不起税负而离家外逃,请求减免地方税银。后来,他的建议得到乾隆的允准。 

张全海说,杨汝穀德行极高,在目前所见的全部史料文献中没有看到一处负面信息,满是褒扬文字。杨汝穀去世后,葬礼是怎样的,没有史料记载,按清朝的礼制,其丧事应该是极其隆重的。但是,从今天荒凉破败的杨汝穀墓来看,似乎与典制相去甚远,完全没有了一品大员墓的应有气象,可谓“生前清廉,身后低调;修身传世,家族不衰。” 

修墓建设纪念馆 

考察队的到来,引起了纱帽山公墓管理处主任江锡华的注意。他在了解到杨汝穀墓地掩映在灌木荒草之中,盗洞裸露,碑刻倒伏的情况后,主动表示愿意承担整修工作,为保护古墓葬,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江锡华带领十多人爬上山顶,为杨汝穀墓地清除杂草、填土培坟,七个人合力才将倒伏的墓碑石柱扶正,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墓地整修完毕。 

随后,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与安庆市纱帽山公墓管理处协商,决定由前者提供相关史料,后者斥资并提供场地,合作建设一座纪念馆。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安庆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民政部门根据申请,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关注。

     

上一条:史永红馆长获“天津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下一条:我校获2015年度市级机关档案工作优秀单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