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建筑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南开建筑>>正文

档案中的南开校园建筑故事(思源堂、秀山堂、木斋馆、胜利楼)

2020年09月14日 14:47  点击:[]

(作者 袁伟) 近年来,为深入发掘南开校园建筑背后所蕴藏的校园文化内涵,展示一代代南开人的精神风貌,档案馆组织人员对学校部分代表性建筑的相关档案进行系统整理,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在众多建筑档案中,思源堂、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这三栋历史建筑是南开大学初创时期主要的教学设施,是早期南开大学集民间力量艰难办学的缩影和见证。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用飞机大炮对南开大学实行轰炸,思源堂、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被日军飞机炸毁。日军占领学校后在思源堂东北侧建立了一栋中学校舍,抗战胜利后更名为“胜利楼”。适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南开大学档案馆对有关思源堂、秀山堂、木斋馆和胜利楼等建筑史料进行整理, 向抗战时期爱国抗日的南开师生们致敬!

思源堂、秀山堂和木斋馆

创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特别是随着思源堂,秀山堂、木斋馆等先后建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成为了全国教育重地。学校东门、马蹄湖、大中路、校钟、莲花池、赏莲亭,校园风光秀美,建筑风格独特,为天津市著名的游览景点。

20世纪三十年代校园南部风景,图中左侧建筑为思源堂,右侧建筑为秀山堂

20世纪三十年代校园北部风光 ,图中建筑为木斋图书馆

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建筑面积3952平方米,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河南实业家袁述之共同出资捐建。1925年落成并投入使用,时为科学馆,为理工系科使用。思源堂共三层,外立面为清水红砖墙面,正立面设有由六根立柱支撑的入口门廊,整幢大楼具有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思源堂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化学家伉铁儁、植物学家殷宏章、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刘晋年、江泽涵和陈省身等大师级学者都曾是思源堂里的莘莘学子。在那座教学楼里,他们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追溯思源堂的诞生,时任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的邱宗岳教授功不可没。1922 年 12 月初,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南开大学参观考察,在听了邱宗岳先生讲授的一节定性分析课后,他们十分震惊,表示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认为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不同寻常,教师治学有方,毅然决定捐款 12.5 万元为南开建设科学馆。不过罗氏基金团捐款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国内筹得另一部分款项。张伯苓校长正在为难时,袁世凯的婶母袁太夫人得知后立即命儿子袁述之认捐。袁述之一向热心教育事业,他慷慨解囊 7 万元,解了张伯苓校长的燃眉之急。“思源堂”之名,取“饮水思源”之意,以此纪念两方捐助者。

20世纪二十年代,思源堂及附设在思源堂的图书阅览室

秀山堂,1923年建成,建筑面积2780平方米,为学校行政办公和文商学院所在地,由江苏督军李纯(字秀山)捐资兴建。当时南开大学文、商科的教室、图书馆、大礼堂及行政办公室均设在秀山堂内。秀山堂建成后,学校在这里举办过许多重要社会活动。如1923年6月,在秀山堂内举行第一次毕业式;1931年,在秀山堂前举办天津市化妆溜冰大会;1932年,举办中国工程师学会第二届年会;1935年,接待美国经济代表团等。

1932年8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程师第二届年会在南开大学秀山堂举办开幕典礼。时值“九一八”事件发生不久,东三省沦陷,国难当头,在临近东北的天津举行这样的大规模会议无疑有重要意义。会议号召工程界与经济学界及军事科学界,以救国为目标,制定建设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计划。中国工程师年会的召开,唤醒了工程界认识的良知,正如大公报社评所言:“工程界人,每以为职在技术,不应出位而谈国家。此在承平之国,或为良好风气,在中国则不然,今国家整个的环境,太危太急,零碎散漫之私人企业,不独不能救国,且不能自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据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中日关系十分紧张。1934年3月23日,日本兴亚学徒联盟华北旅行考察团来津,向南开大学提出参观并座谈的请求。于是由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邀集部分同学,陪同接待,在秀山堂举行座谈会。在谈话过程中,双方进行激烈的舌战,其中南开大学学生代表面对面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种种罪恶,使日本学生哑口无言。会后,经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整理了《中日学生会谈纪实》,于1934年3月27日和28日在《大公报》发表。中日学生秀山堂舌战,反映出南开学子抗日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工程师学会第二届年会、中日学生秀山堂舌战等重要活动的开展反映出南开师生在“九一八”事件后,能够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积极投身各项抗日救亡事业中。

20世纪二十年代,秀山堂及附设在秀山堂的图书阅览室

木斋图书馆,建成于1928年,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卢靖(字木斋)捐资10万银元兴建。馆内有可容纳20余万册图书的大书库及400个座位的阅览室,以美观、实用、坚固、馆藏丰富著称。木斋图书馆馆舍为丁字型砖木结构楼房,楼房主体2层,局部4层,立面两侧面对称,中部为大圆顶,中西合璧风格。其馆舍及设施堪称一流,一楼设立阅报室、杂志阅览室、办公室、另有“经济研究所”、“东北研究会”、“教学研究室”;二楼有东西两大阅览室;三楼有两间图书室。其中因“东北研究会”搜集了不少侵略者在东北的罪行,所以日本侵略者对其恨之入骨。

20世纪三十年代,木斋图书馆及位于木斋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

在民族危亡之际,南开师生胸怀爱国报国的雄心壮志,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并付诸实际行动。这让侵华日军深恶痛绝,将南开大学视为“排日之根据地”。因此南开大学成为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军炸毁的高校。1937年7月29日,日军数十架飞机轰炸南开大学,校园被毁,损失惨重。日军对南开大学的轰炸具有针对性、毁灭性。木斋图书馆为当时国内著名图书馆之一,秀山堂即南开大学办公室及文商学院课室,思源堂为理工系科课堂使用。

1937年7月被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校园,图中建筑

为被炸毁的思源堂、秀山堂和木斋图书馆。

随后,日军对南开大学进行了军事占领,军队长期驻扎校园,日本天津中学也设在校内。

南开大学思源堂被日寇用作“天津日本中学校”

日本人在木斋图书馆废墟前的马蹄湖畔垂钓

面对废墟,南开人越挫越勇,举校南迁与清华、北大合组西南联大。八年时间里,三校存异求同,共体时艰,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开大学于1946年10月北归天津复校,改为国立。复校后,全校师生克服战后困难,在废墟上重建校园,利用一年多时间,修葺了原有楼宇,新建了教授宿舍,以满足基本办学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集中在八里台校区发展,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先后新建了第三、四教学楼、图书馆、学生第一至十宿舍、教职工宿舍、第一主教学楼等楼宇,还以被炸毁的木斋图书馆、秀山堂为基础修建了行政楼、幼儿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腰鼓队在思源堂前合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行政楼,该建筑是以被日军炸毁的木斋图书馆基础上建设的

在秀山堂原址修建的南开大学附属幼儿园

思源堂、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这三栋历史建筑是南开“公能”人才的摇篮,是南开人爱国精神的见证。为献礼百年校庆,新一代南开人经过近三年的紧张施工,于2019年5月顺利将三栋复建建筑交付使用。这标志着南开的历史传统将在津南校区延续与传承,这也是南开爱国乐群、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

津南校区三大历史建筑复建区

胜利楼(第一教学楼)

曾有一座被称为“胜利楼”的特殊建筑,是南开校园中唯一一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楼宇。该建筑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南开园中建设的中学校舍。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北归复校,更名为胜利楼。

1946年10月,南开大学北返复校后,教职工在胜利楼前合影留念

复校后的南开大学校园百废待兴,南开师生在一片废墟上重建校园。胜利楼既是南开大学校园被日军侵占的见证,也是南开师生北返复校后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长期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

20世纪五十年代的胜利楼远景

20世纪五十年代,广大教职工在胜利楼(学校办公楼)前做操锻炼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南开大学,与南开教师们一起经过胜利楼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南开大学,在胜利楼听取学校党委书记高仰云、教务长

吴大任、副教务长滕维藻等学校负责人的汇报,了解学校工作情况

随着学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后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用房,改称第一教学楼,化学系、数学系等多个单位的师生都曾在此工作学习。该建筑因学校整体建设规划需要被拆除,在原址新建的综合实验楼于2004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学校本科实验教学条件。

2004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合实验楼,位于胜利楼(第一教学楼)原址,建筑

面积 26722 平方米,是当时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基地之一。

上一条:档案中的南开建筑影像——档案馆 下一条:档案中的南开建筑影像(主楼、文中馆、海冰楼)

关闭